行經鄉鎮:
宜蘭縣南澳鄉→蘇澳鎮→五結鄉→壯圍鄉→礁溪鄉→頭城鎮→
台北縣貢寮鄉

路線:
台9省道→台2戊省道→台2省道→台2戊省道→台7丙省道→宜25鄉道→196縣道→台2省道→
宜20鄉道→台7省道→宜9鄉道→宜8鄉道→191縣道→台2丙省道→台2省道

里程:112km


  雖然昨夜在陣雨中入睡,今早起來卻是個晴朗的好天氣,感覺不錯,但雙腿的痠痛感依舊不曾消失。約七點時,離開民宿,先至街上的南澳鄉公所。南澳鄉公所是一棟白色建築,樣式相當簡單,雖然南澳鄉是泰雅族分佈區之一,但並未將泰雅族原住民的風格及特色展現在公所建築上,有些可惜,倒是一旁的南澳鄉衛生所,建築外觀的圖騰彩繪,顯現其屬原住民鄉的特色。


南澳鄉公所


南澳鄉公所 全景


南澳鄉衛生所


  離開南澳街上不久,接著便是南澳嶺的挑戰,雖然,上坡路並不長、坡度亦不算太陡,僅需爬過二個髮夾彎,之後便可穿新澳隧道,一路下坡到東澳街上,但一早還未暖身足夠的我們,騎這段路程時,不一會兒便汗流浹背、氣喘吁吁。不過如此辛苦地爬坡,還是有回報的,隨著高度爬升,回望著群山圍繞的南澳綠野時,眼前美景便足以化解爬坡的辛勞。


蘇花公路 南澳─東澳髮夾彎 左側汽車是往南澳的方向


蘇花公路 回望南澳


蘇花公路 新澳隧道 南澳端


  撐過爬坡穿越新澳隧道後,一路是令人愉快的下坡,伴隨而來是右側美麗的東澳灣,而在東澳灣一角的粉鳥林漁港,有著彷彿遺世獨立的寧靜,景致十分獨特。


蘇花公路 東澳前 右側藍海即東澳灣


蘇花公路 俯瞰粉鳥林漁港


  隨後不久來到東澳,進入東澳街上前,順路又繞進東澳火車站,同學進入站內尋找紀念章,我則在車站外休息,這造型簡單卻不呆板的車站,除了提供便利交通之外,亦是個休息之地,經常可見遊覽車遊客於此休息或上廁所,此次再度造訪所見景象亦是如此。


東澳火車站


東澳火車站 側寫


  南澳到東澳的距離大約十公里,我們沿路騎騎停停,花了一個多小時才完成,一早爬坡消耗不少體力,加上從南澳出發時未先吃東西,來到東澳時早已飢腸轆轆,趕緊至街上吃早餐補充體力。


  在早餐店裡,老闆娘及店內的一位媽媽都是泰雅族人,當我們等侯用餐時,這位泰雅族媽媽很熱情邀我們坐同桌一同聊天,我便藉機多學一些泰雅族話,不過,當我問到「加油」如何說,泰雅族媽媽卻一時想不起來,倒是一旁由他處搬來的客家人小弟,馬上說出了泰雅族話的加油─「loka」,從這個情形顯示出二項訊息:一是客家人小弟經由學校的母語教育,亦能融入當地文化,學會泰雅族話,看來母語教育還是有成效的,二是泰雅族媽媽的母語能力似乎有些生疏,當我在用餐時也觀察到一個現象,就是泰雅族媽媽與老闆娘及其朋友的對談,使用的語言有北京話、台語及泰雅族話,但泰雅族話使用的比例並不高,也許正是因為生活中使用母語的頻率不高,而使母語熟悉程度漸漸下降,不過這對語言傳承極為不利,亦是語言流失的警訊,真是令人憂心。


  另外,在談論泰雅族話時,我想起泰雅族與太魯閣族在語言上,有相同之處,例如:「謝謝你」兩族的講法都一樣─「mhuai su」,便問起二族之間的語言差異,雖然泰雅族媽媽證實了我舉的例子沒錯,不過卻依舊強調泰雅族與太魯閣族的語言有所差異,認為二族之間無法溝通,這真是有趣的現象,其實從語言來看,泰雅族與太魯閣族有一定相通之處,可是彼此認為並不屬同一族群,我想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在於「認同感」吧!日治時期因語言、文化等的相關性,而將泰雅族與太魯閣族劃為同一族,便是欠缺考慮「認同感」的問題,所以,近年太魯閣族積極爭取正名,最後也成功了,其最大的因素就是「認同感」。


東澳街上店招 「木懷樹」這看來有點奇怪的名字,其實就是泰雅族語「謝謝你」的譯音。


  用完餐後,與泰雅族媽媽和老闆娘道別時,他們除了為我們加油之外,還送了二罐冰礦泉水,相當熱情及具有人情味,若行程時間充裕,其實還想多交流一些。


  離開東澳街上,接著便是蘇花公路的最後挑戰,也是最累的路段─東澳嶺,從東澳至蘇澳大約十四公里,上坡與下坡各半,但是持續不斷地上坡七公里,可是體力與耐力的考驗,上回環台火車站鐵馬行,頂著逆風從東澳摸黑至蘇澳,花了二個小時才完成,不過,沿途美景皆沒入黑暗之中,看不清楚,這回在白晝中,可以好好看個仔細了。


東澳嶺前 平眺東澳灣


  雖然持續的上坡,相當累人,來到祭祀開路先峰爺的慶安堂時,己是滿身大汗,身上的排汗衫全溼透,隨手一擰,汗水便源源不絕滴下,體力消耗程度由此可見,但隨著高度的爬升,視野景致也越來越好,在慶安堂的後側,是個絕佳的觀景點,廣闊、湛藍的東澳灣、南澳嶺青山、烏石鼻全都一覽無遺,這壯闊的美景,正是上坡辛勞的最佳報酬。


東澳嶺前段 東澳灣


蘇花公路慶安堂旁 開路英雄紀念碑


慶安堂後側 俯視東澳灣


東澳灣全景


  欣賞美麗東澳灣後,離開慶安堂繼續往蘇澳邁進,雖仍是爬坡路,但坡度漸緩,加上右側藍海相伴,感覺較為輕鬆,來到烏角岩前,總算爬過了高點,接著又是令人愉快的下坡路。


蘇花公路東澳嶺段高點前 右側遠方己可見蘇澳一帶海岬


蘇花公路東澳嶺段高點前 蘇澳一帶海岬特寫


蘇花公路烏角岩海岸


  順著下坡路段,不須奮力踩踏,車速自然飛快,約七公里的路程一下子就可以騎完,但我們並不急著趕路,來到南方澳一帶,因蘇花公路地勢較高,居高臨下,整個蘇澳港、南方澳漁港、豆腐岬、內埤漁港、內埤海岸等地無一遺漏,這幅美景谷灣海岸景致,讓我們佇足許久而不忍離去。


內埤海岸


內埤漁港與內埤海岸


南方澳跨港大橋 橋左為蘇澳商港 橋右則是第三漁港 遠方即廣大的太平洋


蘇澳港全景 右往左依序為:內埤海岸、內埤漁港、南方澳漁港、蘇澳港


  欣賞完美景谷灣海岸,來到蘇澳街上已是十一點,東澳至蘇澳這段路程所花費的時間,和上回環台火車站鐵馬行時一樣,都是兩個小時左右,雖然花費時間一樣,感受卻是天差地遠:上回是暗夜逆風中筋疲力竭苦撐,到蘇澳時有如重生;此行則是飽覽沿途景致,騎來輕鬆愜意。


  至蘇澳市區,摸索了一會,才到蘇澳鎮公所,蘇澳鎮公所是一棟淡米黃色的建築,亦是面寬不高的型式,雖立面與標準型稍有不同,但仍具有標準型的架構,且在前方的廣大草地中,亦豎立了「永懷領袖」的銅像,不過不是一般的立姿塑像,而是意氣風發的騎馬姿態,非常的醒目。除了「永懷領袖」的銅像外,還可見蘇澳鎮與日本琉球的石垣市締盟十年紀念碑,這也顯見兩地之交流密切。


蘇澳鎮公所


蘇澳鎮公所 側寫


蘇澳鎮公所前 「永懷領袖」的塑像


蘇澳鎮公所前 與日本國石垣市締盟十年紀念碑


蘇澳鎮公所前 與日本國石垣市締盟植樹紀念說明牌


蘇澳鎮公所 全景


  離開蘇澳鎮公所,受不了烈日曝曬,加上早上的山路,體力漸漸下滑,便轉回街上用餐躲避酷熱。在用餐時,店內的電視正播放著奧運棒球比賽─台灣VS南韓,這是環島行程中難得遇到的機會,沒想到才比完一局台灣隊已落後七分,真是慘不忍睹,便不繼續看,隨後轉至附近的便利商店,喝著因為奧運而打折的思樂冰,消消暑氣及落後南韓隊的怨氣。


蘇澳分局 樓頂中央立面造型與東澳火車站有些神似


蘇澳火車前站


便利商店 冰鎮一下 遠方依稀可見蘇澳火車站


便利商店外 鐵馬排排站 真是恰巧


  享用完冰涼的思樂冰,再度頂著艷陽踏上旅程,轉入台2省道不遠,穿越蘭陽隧道,開闊平坦的蘭陽平原迎面而來,相較於早上爬坡山路的費力,騎著鐵馬行走在蘭陽平原上,感覺變輕快了,再搭配周遭的綠色田野,真是鐵馬悠遊的好所在。


台2省道 遠望蘭陽隧道


台2省道 蘭陽隧道蘇澳端


  路過馬賽跨越武荖坑溪後,我們轉入台2戊省道,前往利澤簡老街,利澤簡這個地名,是過往居在此地的平埔族噶瑪蘭人所留下,其意為「休息之地」,靠著冬山河的水路交通而興起,不過,隨著冬山河改道,失去交通便利性而沒落。今日留存在老街上的舊建築不多,也沒有華麗外型,有些亦已殘破,就像午後的街上一樣,孤寂冷清,雖是如此,老街上的醫院及戲院卻仍透露出其曾經的繁華。


利澤簡老街 利生醫院


利澤簡老街 利生醫院 另一角度


利澤簡老街 利生戲院


利澤簡老街 古早厝


利澤簡老街 永安宮


利澤簡老街 永安宮前廣場 不知前方四根看似龍柱的柱子有何意涵?


  就在享受寧靜的利澤簡老街時,發現我騎的鐵馬,後輪似乎破輪了,不過,行前準備的唯一條內胎在花蓮時已換掉了,此時再度破輪,讓我覺得真是「太幸運」了,好在老街永安宮旁有一間老車店,我便牽著鐵馬至車店修理,車店老闆是親切的阿伯,說著一口道地的宜蘭腔台語,一面叫他的兒子幫我換內胎時,還一面向我介紹內胎的品牌、店內所賣的鐵馬等等,強調其忠實的經營態度,十分可愛。除了親切的態度之外,最令我感興趣的還是他的宜蘭腔台語,因此,我便藉著問如何前往五結鄉公所的機會,與阿伯多聊了一會兒,亦忍不住學著以宜蘭腔台語與他對談,而從阿伯對話中,除了有腔調特色外,還使用一些較為道地的台語詞彙,像房子的量詞,現今大都以「間」(keng1)來稱呼,而阿伯卻仍使用「塊」(te3),保有道地的特色,十分特別。不久,鐵馬的內胎換好了,正當我整理行裝準備離開時,阿伯卻提著一壺泡好不久的茶出來招待我們,雖然我們連忙表示我們不渴,且都鐵馬上準備著飲水,此時,阿伯卻說:「不然可以用空罐子裝一罐,路上渴了可以喝,茶最能止渴了!」,就在恭敬不如從命的情況下,帶著阿伯熱情的茶離開。而我除了換胎之外,也多賣了一條內胎,以備不時之需。


  修好鐵馬離開利澤簡老街後,循著台7丙省道,穿越冬山河,再轉宜25鄉道,來到五結鄉市區,五結鄉公所是一棟淡米黃色建築,雖立面略有變化,仍是面寬不高的型式。


台7丙省道 利澤簡橋


利澤簡橋 東望冬山河景


五結鄉公所


五結鄉公所 側寫全景


  離開五結鄉公所,循著196縣道東行在冬山河畔,再度接回台2省道,寬大的省道車流不多,不久跨越蘭陽溪,蘭陽溪不愧是宜蘭平原第一大河,不僅河流寬廣,出海口更是開闊,在一片平坦的景象中,已可望見孤懸海外的龜山島,令人驚喜。


196縣道冬山河畔南望 左側即台2省道加禮遠橋 對岸即宜蘭傳統藝術中心 河岸旁的水上自行車道還滿特別的


台2省道 噶瑪蘭橋 東望蘭陽溪出海口


台2省道 噶瑪蘭橋 東望  右側遠方小山丘即龜山島


  跨越蘭陽溪後即進入壯圍鄉,隨後再左轉宜20鄉道,朝壯圍鄉市區前進,途中過宜蘭河時,奇特的橋名─貓里霧罕橋吸引了我們的注意,似乎與噶瑪蘭族有關,如此命名不僅只是為了稱呼,亦標誌了在地過去的歷史,相當有特色。


宜20鄉道 貓里霧罕橋


  過了貓里霧罕橋不久,來到壯圍鄉公所,壯圍鄉公所是一棟造型華麗的建築,圓孤形的立面,搭配帷幕玻璃,時尚感十足,是此行中難得一見的造型。雖然公所造型相當現代化,在前埕旁的綠樹下,依舊可見「永懷領袖」的銅像,只是「永懷領袖」改稱「永懷恩德」,看來壯圍鄉公所喜歡與眾不同。


壯圍鄉公所


壯圍鄉公所 全景


壯圍鄉公所旁 「永懷恩德」銅像


  離開壯圍鄉公所,我們選擇走宜9鄉道至古亭,轉宜8鄉道再接191縣道至頭城,如此路線避開了省道的車潮,且沿途大都穿梭在綠油油的田野之中,開闊的景致十分怡人,騎著鐵馬非常享受。除了田園景致之外,在礁溪鄉接近頭城鎮的191縣道路段,路旁出現一大片漁塭,我們在西南沿海看到有點厭倦的漁塭,相隔數日之後於蘭陽平原再度相遇,此時卻覺得漁塭景致蠻美的,如此相同的景象,卻有不同的感受,我想是「境由心生」的緣故吧!一味趕.趕.趕的行程,急躁的心情,再美的景色也感受不到。


宜9鄉道 古亭國小 校園景色很美麗


191縣道 西望田景 遠方高架道路即北宜高速公路


191縣道 東望田景 遠方雲朵下可見龜山島


191縣道 漁塭景象 遠方依舊可見龜山島


  順著191縣道穿過礁溪鄉進入頭城鎮轄區不遠,即接上台2丙省道,在同學的帶領下,我們避開了省道跨越宜蘭線鐵路的頭城大橋爬坡路,改走一旁小路,省了不少力氣,也進入了熱鬧的頭城鎮市區。到了市區,順路先至頭城火車站,鐵道迷同學依舊到車站裡尋找紀念章,我也順道休息一會兒。這是我繼上回環台火車站鐵馬行後,再度造訪頭城火車站,對此地印象依舊十分熟悉。


頭城火車站


  在車站休息過後,我們順路來到頭城鎮公所,頭城鎮公所是一棟粉紅色建築,立面中央亦採孤型設計,顯得與眾不同。離開頭城鎮公所不遠,我們被頭城國小古樸的校門所吸引,看來似乎是日治時期的風格,不過,我們並不確定。


頭城鎮公所


頭城國小 校門


  離開頭城市區,己過下午四點半,距預定的投宿點仍有不短的距離,但是我們並沒急著趕路,而是輕鬆悠遊在東北角。過了頭城,原本開闊的蘭陽平原在此收束,取而代之的是山與海的親密對話,隨著蜿蜒的濱海公路而行,美麗的景致讓我們目不暇給,任一個轉彎、一個起伏,都帶來意想不到的感受。雖然,上回環台火車站鐵馬行時,我已走過東北角一帶,此行沿途景致,卻仍讓我十分陶醉。


外澳海岸


  雖然,東北角濱海公路沿路都有些起伏,並非一路平坦,但也許美景伴隨的關係,騎來感覺輕鬆自在。路過梗枋時,便問起同學知不知「梗枋」的台語讀音,不過,同學不知道,而我其實是聽宜蘭同學說我才知道的,「梗枋」台語稱:「nge7 pang1」,似乎是堅硬木板的意思?但並不十分確定,在談論中之,突然想起高雄市楠梓區有個名為「後勁」的地方,其台語稱:「au7 nge7」,這兩個地名皆有「nge7」的讀音,到底其義為何?用字是否正確傳達意義?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問題。


  頭城之後,宜蘭線鐵路都在濱海公路的左側,但來到大里火車站南方,濱海公路高架跨越鐵路,宜蘭線鐵路改變成在濱海公路的右側,雖然跨越的高架橋增加了爬坡負擔,不過,高度的提升卻也增廣了視野,回頭一望,海上的龜山島即清楚完整映入眼廉。而在這公路與鐵路交匯,也是拍火車的好地點,此時恰好遇到太魯閣號火車經過,站在高架橋上,看到鐵道迷同學最愛的組合─「山、海、火車」,所以,我說跨越鐵路的高架橋是拍火車的好地點,應該是鐵道迷喜歡的地方,一點都沒錯吧!


台2省道 回望龜山島


台2省道 山、海、火車的對話


  過了跨越宜蘭線鐵路的高架橋,前行不久,在路旁發現了座古橋,舊時代的遺蹟總是同學的最愛,每每遇到古橋,一定要好好欣賞一番才行,而這座舊大里橋是日治時期所留下,興建於西元1941年(昭和16年),雖橋身不長,距今亦有六十餘年的歷史,但石砌的古樸橋身仍屹立不搖,確實不容易。


台2省道旁 舊大里橋


  欣賞完舊大里橋後不久,我們來到大里火車站,鐵道迷同學又再度進入車站尋找紀念章,在東北角的頭城鎮內擁有七個火車站,是全國最多火車站的鄉鎮,一路上我們經過了六個站,雖非每個站都停留,但加上先前南迴鐵路沿線車站,此行同學不僅微笑章蓋了不少,連同車站紀念章也是大豐收!


大里火車站


  離開大里火車站,我們前往石城火車站北方的舊草嶺隧道,這舊草嶺隧道是開闢於西元1924年(昭和13年 ),長2公里餘,是通往蘭陽平原重要交通孔道,直至到西元1980年(民國69年),宜蘭線鐵進行雙線拓寬才廢棄,在荒廢了二十餘年之後,今年將其整修為自行車道,展開新的生命。當我們來到隧道口時,已是近六點,住在一旁的阿婆也好心的告訴我們,早過了開放截止時間的五點,隧道口已經關起來了,雖是如此,隧道口及一旁的海景仍是非常不錯,也許下回有機會再來體驗鐵馬穿越舊草嶺隧道的感受。


舊草嶺隧道南口


舊草嶺隧道南口 南望海景


  離開舊草嶺隧道不久,我們抵達台北縣與宜蘭縣交界附近,日頭逐漸西落,天空雲霞轉為澄色,映照在海面上,形成一幅日暮的柔和景色,此時背向台灣本島的龜山島看起來都像是要回家的樣子,似乎已是該休息的時候了。


台2省道 龜山島暮色


台2省道 縣界前海景


台2省道 台北縣與宜蘭縣交界碑


  過了台北縣與宜蘭縣交界碑,我們繼續享受著東北角日暮景致,路過萊萊一帶時,發現我們不僅無法到達原本預定投宿點─基隆,連後來修正的瑞芳都無法到達,因此,我們決定改在福隆街上投宿。


台2省道 萊萊前 回望龜山島


台2省道 萊萊一帶海景


  到了三貂角時,天色全暗,在沒有趕路的壓力下,我們決定到三貂角燈塔去,雖然前往燈塔的陡坡,一度讓我們有些猶豫,但既來之則騎之。雖是勇於挑戰,一路直上的陡坡,即使我已變速至最輕的齒輪比,仍覺得很累,不過,一想到停下來再爬上去會更痛苦,便一鼓作氣撐上去,很快就結束這令人痛苦的段路。燈塔因地勢較高,迎面吹來的風十分強勁,讓滿大汗的我,覺得十分涼快,而居高俯視的好景致,更是讓人覺得不枉此行。隨後,同學也爬上來,我們便在燈塔前拍起美麗的夜景,玩得不亦乎、流連忘返,不過,我拍的很多照片都失敗了,看來拍夜景的能力還有待加強。


三貂角燈塔 夜景


  完成造極計畫的極東燈塔─三貂角燈塔之後,我們循著黑暗的道路,一路下坡重新接回台2省道,在月色的陪伴下,悠閒地往福隆街上邁進,在八點左右,我們投宿在福隆街上的旅館。


台2省道 福隆前 遠眺澳底夜景


  雖然,今天未能達成預定的行程,但沿途慢慢地欣賞景色,相當輕鬆愜意,晚餐時,也享受到美味的福隆便當,這不正是所謂的「失之東榆,收之桑榆」嗎?就這樣結束了第十一天的旅程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aiwan2300 的頭像
    taiwan2300

    庄骹囡仔

    taiwan23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